最新訊息

以觀音慈悲願力 實踐靈性生態 - 台日學者跨領域交流

2022-10-18

由靈鷲山全球百八觀音文化總會、生命和平大學籌備處、日本脩志學院承辦的第四屆觀音文化論壇,日前在靈鷲山福隆聖山寺舉行。此次論壇採取實體與線上同步進行,除實體論壇於聖山寺舉行外,透過網路連線,讓中日雙方各領域專家學者在「念彼觀音力  人間淨土現」的主題下,以其專長在論壇開啟對話、進行交流,共同探討在新冠肺炎疫情籠罩與自然環境面臨強大危機的地球生態,如何在觀音菩薩的慈悲願力下,將理念化為行動實踐,讓人間淨土重現。

開幕式中,內政部次長陳宗彥與新北市侯友宜市長皆透過影片,為論壇致詞祝福。陳宗彥次長提到:觀音菩薩的內涵與面向十分豐富,在全球遭受天災人禍的威脅下,透過觀音論壇以多面向的方式帶給大家觀音菩薩的愛,在也能以觀音菩薩的精神淨化人心。侯友宜市長則感謝靈鷲山以多面向的觀音信仰文化,讓民眾用不同方式認識觀音,擴及不同生態領域,是日適逢教師節,也感謝各領域學者專家付出與參與。日本脩志學院校長山元ヤス子則以網路連線方式,在致詞中同時表達再度合辦觀音論壇的歡喜與無法實體與大家見面的遺憾;山元校長說到,觀音文化國際論壇已至第四屆,不管遇到什麼障礙,都能持續召開,非常具有意義,當前人類過於重視經濟,忘記心靈教育,忽視地球的自然規律,進而破壞地球自然,此刻人類正處於重要的轉捩點,我們要珍惜這片美麗地球、迎接新的時代,在論壇中,我們將聆聽講師們的演講,淨化心靈,並從中獲得如何創造美好世界、愛護地球的觀念以及方針,探討觀音信仰如何成為日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靈鷲山全球百八觀音文化總會陳國寧會長在致詞中說明,於4年前成立的靈鷲山全球百八觀音文化總會,每年舉辦觀音文化國際學術論壇,透過學術論壇分享學者專家的研究,針對觀音文化、歷史、精神與社會實踐的研究,多方面推動慈悲的心與精神,我們希望世界和平,共存共榮是人類的期望,除了自己的心和平,人間的方式也要和平,更要有自主行動轉換地球的危機,這也是全球百八觀音文化總會成立的宗旨。她也提到,觀音信仰早在中國有將近2,000年的歷史,隨著佛教傳播於東亞與東南亞,觀音文化與亞洲人密不可分,而後又透過移民遍佈全球,如何讓觀音精神再現,攜手共創後疫情時代新願景,是大家共同的期望。

除了每年的學術論壇,全球百八觀音文化總會也開始籌備《觀音文化誌》的出版,從台灣地區做起,走訪全台供奉觀音的各宮廟,進行資料採集與編纂,邀請數十位專家學者參與,研究調查觀音文化在台灣民間的流傳,期望這部圖文並茂的文化誌,能在2025年出版,願大眾拭目以待。

今年研討會的主要探討的是「觀音精神如何轉化當代生態危機」,賴賢宗教授在第一場發表中,以〈跨文化觀點之下的佛教生態哲學:華嚴法界觀、天台佛學之中的「境」、「世界」的生態哲學思考〉一文,以華嚴與天台佛學的角度解釋生態學,也探討過往佛教團體提倡「心靈環保」遭到其他學者質疑與批判提出反駁與自我觀點,同時也闡述跨文化觀點的生態哲學及其對佛教生態哲學的意義。

靈鷲山佛教教團開山住持心道法師也親臨論壇會場並致詞,他表示,今年的論壇從觀音的慈悲談到對生態的關懷,尤其現今資訊充斥的時代,人們過度重視科技,忽略人際之間的交流,形成了人與人之間的冷漠與疏離。觀音文化就是倡導人跟人之間的連結,也從各面向推廣觀音的慈悲無限,將觀音的包容與愛心展現出來,透過觀音的連結,把人際之間的溫暖再度提升起來。今年的論壇由全球百八觀音文化總會與生命和平大學共同合作,推廣「觀音生態」,透過學習觀音的慈愛精神來愛惜萬物生靈,希望將觀音的愛帶到生態,讓每個人重視我們生存的環境,讓生態永續,讓地球不再有災難、讓戰爭止息;讓地球平安,人類和平,達到「多元共生,相依共存」的生態和諧。

第二場發表首先由日本國立民族學博物館名譽教授立川武藏以「佛身與佛剎—阿彌陀佛與大日如來」一題,敘述人類的進化,在提升科技並為此感到驕傲的同時,也造成對生態的破壞,令人憂心。立川教授以空海大師在《即身成佛義》中將大日如來的身體看做作由六大構成的世界、並將世界視為佛身意指世界以被聖化的思想為例,作為挽救生態具體行動的方針指南。

日本同朋大學佛教文化研究所委託研究員周夏教授則發表「佛身與佛剎—極樂淨土與華嚴淨土」,開頭分述「阿彌陀」的「無量光」與「毘廬舍那」的「光明遍照」的異同,並說明阿彌陀佛所住的極樂世界是莊嚴清淨的,在講述何謂「淨土」之外,也提到依《華嚴經》入法界品的解釋,「善根」乃是將娑婆穢土轉變為極樂淨土的必要條件之一,此觀點為現代人提供積極性的思想基礎,讓人們理解:無須等到來世,在今生通過努力便可以將娑婆世界變為淨土。

下午第一場發表則由斯里蘭卡凱拉尼雅大學巴利語及佛學研究院碩士紀雅雲發表「聽見花開~觀世音聖號的秘密」,紀老師以活潑生動的方式,結合宗教與神經生理學的研究,講解日常生活中稱念觀世音聖號所帶來的心靈力量,也從觀音「耳根圓通」的觀點,延伸至如何以此心靈力量關懷世界、療癒地球。

長期投身台灣自然環境保育的台灣生態學會創辦人暨理事長陳玉峯,在「觀音佛祖台灣禪的解析」一題的發表中,首先從史政教史的史觀解構觀角度,繼之解構台灣其他各民間主要信仰,並以台灣各宮廟的特色並加以宗教哲學解析,從中探討觀音與各信仰在台灣的分佈,並解析觀音與台灣禪,同時結合自身對生態學的了解,提出新穎的「觀音生態禪」。

關懷台灣環境多年的台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教授李鴻源發表「對地球布施」,李教授認為,如何將佛法具體實踐,才是修佛的目的。從眾人皆知的地球暖化問題,探討人類未來將會是如何,身為理科出身的李教授也提出「科技發展是解方嗎?」的大哉問,回到佛法與觀音,從六字大明咒的生命體驗分享,回到「佛法是宇宙的自然法則」,同時並提《道德經》所闡述的「人、法地、法天、法道、法自然 」,說明自然法則無論是何種宗教信仰,其實原理相同。透過人神關係到如何對地球布施,並以生命和平大學的籌建為例,講解具體的作法。

國立羅東高商教師簡瑛欣以生活化的「金紙轉化與友善耕作 觀音生態與在台灣民俗信仰的實踐」題目,從金紙轉化的案例如何影響改善空汙,並從友善耕作結合自己的教學現場經驗,展示宗教信仰的作法轉化如何重塑「觀音淨土」,同時也看見觀音信仰在生態關懷的常民表現。

在中日兩地來自不同領域的7位學者發表中,眾人對觀音信仰與心靈及生態的淨化獲得更全觀的認知,並於兩地學者綜合座談中學者專家們的相互提問反饋裡,擦出更燦爛的火花。與此同時,也對年輕一代如何投身生態議題的進行對談討論,簡瑛欣老師以「讓孩子們踩在田裡的過程中,理解到生態的危機是什麼,在進入課程時才能深刻體會」回應紀雅雲老師的「回到初心、腳踏實地回到學習的本質」論點,也強化了「教育」對於生態保護的重要性。

日方的虎山義秀法師則以過往主持婚禮、為新人祈福的經驗,提到生命之源與生命的目的,進而提到地球上的所有萬物的生命,而生命彼此間是相互提供幸福,以大乘佛教「利他」的思想,進而探討從觀音菩薩信仰的「耳根圓通」中傾聽彼此,進而為其他生命著想。高岡秀暢法師從「ecology」(生態學)一詞與觀音信仰的觀照,提出人類對生態應有的關懷,並以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中人類面臨的各項危機,尤其是農業與糧食問題,進而舉百丈懷海禪師為例,期望眾人能以身體力行的方式為化解生態危機。立川武藏教授則以〈心經〉中的「眼耳鼻舌身意」對照康德的哲學思想探討生命的意義,對早上的發表內容進行補述。

靈鷲山全球百八觀音文化總會指導法師廣純法師在閉幕式致詞中,感謝中日雙方專家學者的參與;並從當日為教師節提到:觀音菩薩也是眾生的老師,從觀音菩薩的精神找到內在的本源,也看見生態面臨的危機。在論壇最後也預告未來的相關活動,並期望疫情早日消弭,來年雙方能繼續交流,甚至進行世界各地的觀音朝聖巡禮,更認識觀音的慈悲與志業。

回訊息列表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