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行腳

第五屆觀音文化國際論壇

一、緣起

靈鷲山佛教教團四十年來不遺餘力保存、推動與弘揚觀音文化,為接引更 多人認識觀音、親近觀音,繼無生道場的多羅觀音、十一面觀音、毗盧觀音後, 2018年在靈鷲山下院─聖山寺金佛殿再添「千手觀音彩銅雕像」與周圍108尊彩 銅雕觀音像,而源於尼泊爾的百八觀音,108尊觀音聖號與化現,舉世僅見!象 徵著觀音菩薩慈悲精神的實踐以及對眾生永恆的守護。

臺灣靈鷲山是一座推動觀音信仰與文化的觀音道場,幾十年來因為甚深的觀 音法緣,不僅在2018年開啟了靈鷲山觀音文化國際論壇的濫觴,更致力推廣觀音 法脈與文化,一起回顧這四屆國際論壇的精彩內容:

從第一屆論壇的內容,涵蓋百八觀音信仰文化的流傳、漢傳觀音信仰文化 的流傳以及觀音造像藝術,讓世人認識百八觀音,到第二屆以空間為主軸,來了 解不同地域的觀音思想,以及所傳承與發展的變化情況,並從多樣性的「觀音文本」出發,探討觀音信仰的脈絡與演變,並連結文化藝術與AI科技,跳脫一般佛 教學術研究的框架,帶領大衆從不同角度認識觀音菩薩,感受「人間處處是觀 音」的慈悲精神。到了第三屆「跨越時空,遇見觀音」,是以時間為主軸來了解 不同歷史時期觀音思想的發展與文化,第四屆的主題「念彼觀音力,人間淨土現 ─觀音再現的平安時代」,則是以觀音精神出發,反思現今地球生態浩劫,並以 「觀音淨土,即是唯心淨土」的真義,如何讓觀音精神再現,試圖找尋具體行動 與方案來轉換地球生態危機。

到了今年第五屆論壇,從全球歷經了2020年3月,世界衛生組織將新冠肺炎 Covid-19為定性為「全球大流行」至今,病毒不斷地改變、而且仍在繼續改變著 千百萬人的生命軌跡,病毒對每個國家、區域和世界範圍,影響更深遠,有些甚至 不可逆,人類歷史的軌跡也因此而改變。Covid-19的全球大流行,整個世界彷彿什 麼都改變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國與國之間的關係,萬物與大自然的關係,縮短 了生與死的距離,加強了人們對生命無常的高度共情,每一個生命在這個世界上好 像都變得危脆不堪,生態浩劫與危機加上每個人內心的惶惶不安,人們無法安心自 在地生活,在這個什麼都不斷在改變的時代中,唯一不變的是什麼呢?

為了消除內心的恐懼與不安,我們每個人都在尋找一種「讓心寧靜」的 方法,作為一種後疫情時代的信仰力量!心道法師說「寧靜是宇宙最大的能 量」,因此在這個心靈越脆弱,信仰越有力的時代,我們深信「觀音信仰」始 終是我們這個無常微弱時代的無量光!觀世音菩薩不只是菩薩,祂的慈悲精神 「千處祈求千處應,苦海常作渡人舟。」 更是超越時間與空間,成為一個具 有「人格神明」的存在。這個世界是多元呈現的,想想我們與自然的關係是什 麼?我們與其他人之間的關係是什麼?我們與萬物之間的關係又是什麼?我們 每個人的生命與自然之間又有什麼關係?我們每個人都是大自然的一份子,不 可能離群索居、單獨存在,因此我們要學習如何與觀音菩薩慈悲的連結,來做 自我內在的改變,讓我們能夠寧靜下來,能夠安靜下來,看看這個世界的美 好,用慈悲心、菩提心、平等心去創造永恆的生命,不怕念起,只怕覺遲,人 生自然就快樂自在!自在觀自在!

 

二、主題方向

主題:自然與生命 自在觀自在

(一)自然與生命

「自然」是世間流轉的實況,就像春夏秋冬四季的遞嬗、人類生老病死的 輪迴、心念生住異滅的遷流、物質成住壞空的變化,這些不都是很合乎自然運 轉的嗎?而世間事只要合乎自然,就有生命;合乎自然,就有成長;合乎自 然,就能形成;合乎自然,就有真有善有美。所謂自然,講的就是人心,就是 真理,就是天命,就是宇宙的綱常。順乎天命人心者昌,逆於天命人心者亡, 世間的興衰與自然法則關係密切。不但如此,人的生活也要合乎自然,生命才 能健康、幸福美滿。

佛陀在菩提樹下證悟宇宙的真理,所謂的「緣起性空」,實際上,就是宇 宙間「自然」的法則。自然就像一個「圓」,好因帶來善果,壞因遭致惡果, 因果相續,無始無終。無量劫以來,生命在自然循環下歷經千生萬死。死固然 是生的開端,生也是死的準備,所以生也未嘗生,死也未嘗死,生命之火從不 曾停熄。因此,生命和緣起法則的關係最為密切。因為生命不是憑空而來,而 是由自己造作的業力而來,不是由單一原因而來,而是由 「十二因緣」三世因 果相續而成。

人與萬物與自然之間如何和諧共生?生命之所以可敬,是因為生命之間有自 然的相通互動,彼此依存;生命之所以寶貴,是因為每一個生命乃累劫以來由於自然的因緣所成。所以我們的生命應該順其自然,依照自己的根性,隨順因緣, 隨遇而安,隨心自在,將小我出發融入大化之中,找到順應自然的生命和平之道,找回本自具有的覺性,如此必能發揮生命的光與熱,體現自然與生命的「物我一如」。

生命和自然界、天地間氣候、植物、動物之間的關係很密切,彼此都是生命 共同體的關係,氣候如果異常,就會發生旱災或水災,植物就無法生長繁茂,我 們也沒有糧食蔬菜可吃!缺糧問題讓生命難以獲得維持,環環相扣,天地萬物賜 予人類所需,因此我們要對天地萬物心存敬意與感恩,否則光憑自己一個人是沒 有辦法單獨存在的!

我們期許全球有更多人一起來學習觀音慈愛精神,愛惜萬物生靈,尤其身處 科技發展迅速的時代,人們更需要觀音的召喚,將這份愛帶到生活中,融入生態 環境中,讓每個人重視生存環境,生態永續、地球無災無難,戰爭止息。更要提 升生態的威德力,讓地球平安,人類和平,達到「多元共生,相依共存」的生命 和平與生態和諧。大家都能尊重自然,尊重生命,因為唯有順應自然,我們的心 靈才得以解脫,我們的生命才能夠自由。

(二)自在觀自在

觀自在,既是觀世音菩薩的另一個名號,但事實上,觀自在也不一定是觀世 音菩薩,而是我們每個人,因為我們自己就是觀自在。在任何時刻,我們都能觀 察到自己的心動念,觀察到自己是否自在嗎?當我們觀察到自心自在,就能像觀 世音菩薩。如何才能做個名副其實的「觀自在」呢?讓自己就是觀自在呢?就從 日常生活中的觀事自在、觀人自在、觀處自在、觀聲自在、觀理自在以及觀心自 在做起。

行善助人就是學做觀世音,以觀自在的工夫去面對眾生一切現象行為,以慈 悲心去對待萬物,幫助萬物,就能在行動中一步一步提升自己的境界,開發自己 的智慧。以尊重、包容和博愛的理念,覺知於眾生迷悟之間,永恆不變地以慈悲 心對待別人,寬容對方,自己就得自在了,反省自己起煩惱的原因,而破除煩惱 欲望而提升智慧的人就自在了,所以這一方面是觀人自在,一方面是觀己自在, 學做觀世音菩薩,以觀自在的工夫去達到觀自在的境界,行觀音行,至菩薩境界 時,則是自自在在的觀一切自在的境界了,就是所謂的「自在觀自在」。我們藉 由拜觀音、求觀音來安住身心,了解如果自己以慈悲願力,實踐諸善行於生活 中,達到人我自在,自己也可以成為觀世音的化身,就能在日常中安心、安身、 安住自在。祝願諸位同參,皆能自在觀自在,同參觀音之心,共行觀音之事,共 證觀音之道!

 

三、日期 2023年10月03日(二)

台灣時間:AM09:00-PM16:30
日本時間:AM10:00-PM17:30

四、地點

日本名古屋國際中心會場大會堂(名古屋国際センターホール(別棟))

五、會議方式

於日本名古屋現場實體會議進行。

六、主辦單位

主辦單位:靈鷲山佛教基金會 承辦單位:靈鷲山全球百八觀音文化總會、日本脩志學院

七、內容

A.專題論文發表

1. 講演者:釋廣純/靈鷲山佛教教團宗委法師
2. 講演者:安藤彌/同朋大學佛教文化研究所所長
3. 講演者:富田榮一/岐阜市民醫院顧問
4. 講演者:佐藤幸司/佐藤補綴研究室代表
5. 講演者:檀上宗謙/臨濟宗妙心寺派西光禪寺住持

B.專題討論

主題:自然與生命
主持人:周夏教授
與談人:釋廣純、檀上宗謙、立川武藏、高岡秀暢、安藤彌、 冨田栄一、佐藤幸司、陳國寧

八、論壇流程、內容與講者

論壇專題摘要暨講者簡介


釋 廣純

靈鷲山佛教教團宗委法師

【專題摘要】

觀世間音 成就人間淨土 靈鷲山觀音法門的實踐

靈鷲山佛教教團的開山和尚心道法師,幼年出生在雲南與緬甸兩處的 交界地,四歲失怙成為孤兒,自幼經歷戰爭,在叢林中雜活求生,年紀稍 長被國軍游擊隊收編,終日在山林澤間流離顛沛。

十三歲時他隨部隊撤退到台灣,當時社會安定經濟復甦,他內心產 生強大衝擊,和平的種子在他內心悄然萌芽,以幼年兵身分就學,十五歲 從軍中醫官口中初聞「觀世音菩薩」聖號及事蹟,不自主地流下感動的眼 淚,當下祈願終生奉觀音為上師,學習祂聞聲救苦的慈悲精神!

心道法師為追求究竟解脫,廿五歲出家後在墳塔苦行,之後為破除微 細煩惱,進一步選擇斷食閉關,為避免人群的干擾,抱著「吾不成道誓不休」的決心,來到福隆荖蘭山,經歷兩年斷食閉關,深刻體悟唯有「度盡 眾生,方證菩提」。出關後,廣開甘露門,入世弘法度眾,將自身所證得 的甚深禪修體悟,結合觀音菩薩的悲心願力,籌建「世界宗教博物館」為 利生的第一志業。

「慈悲與禪」是靈鷲山的宗風,也是心道法師帶領四眾弟子的修行方 向。禪就是你能夠攝心,而能夠攝心在這個涅槃寂靜裡面,發起菩提心, 用一念清淨心在每個因緣去度眾,去行菩薩道。所以「禪」是讓我們的心 寧靜,讓心能夠回到原點,當心平安,世界就會平安;當你心寧靜,就能 發起「慈悲心」以觀音普門示現,來接引不同根器信眾學佛習佛法,靈鷲 山每年舉辦水陸法會、關懷獨居老人、跨宗教回佛對談、獎助品德兼優的 學生,宗教聯合賑災。心道法師勉勵大家要學習觀世音菩薩的聞聲救苦, 力行觀世音菩薩大慈大悲、救難拔苦的精神,給予眾生愛心與關懷,做觀 世音菩薩的化身,首先自己每日要禪修讓心回家,讓我們的心回到無形無相、沒有物質的涅槃妙心,當我們回到這樣的心,就會有愛,就會有慈 悲,就會思考如何對他人、對地球做真正有益的事!才能真正讓一切眾生 離苦,讓一切眾生成就佛道。

為了讓地球永續,讓人類永續,心道法師發願創建生命和平大學,以 「愛地球、愛和平」為理念,推廣多元共生、相依共存的生命共同體。一 方面深入研究療癒地球的方法,讓地球生態恢復健康。另一方面透過教育 的方式,為人類培育和平的種子,同時學習觀音的慈愛精神來愛惜萬物生 靈,希望將觀音這份的愛帶到生態,讓每個人重視我們生存的環境,讓生 態永續、地球無有災難、戰爭止息,地球平安,人類和平,達到「多元共 生,相依共存」的生態和諧。


安藤彌

〈現職〉
同朋大學教授

〈經歷〉
畢業於名古屋大學文學院歷史系
大谷大學大學院博士後期課程文學研究科結業,博士(文學)
大谷大學助教、同朋大學專職講師、同朋大學副教授, 現任同朋大學教授
同朋大學佛教文化研究所所長
真宗大谷派學階擬講

〈專長領域〉
專攻日本宗教史,主要從事戰國時代「本願寺.一向一揆」を中心的研究。

〈主要研究成果〉 著書《戦国期宗教勢力史論》(法藏館,2019),編著《大系真宗史料》文書記 錄編13儀式・故実(法藏館,2017)等。 論文《有關宗教一揆論這一問題》(《日本史研究》第667期,2018年)、《佛 教史研究手冊》(法藏館,2017年 主編)。

【專題摘要】

淨土真宗佛教裡的觀音菩薩

在這篇報告中,我將介紹觀世音菩薩在日本淨土真宗佛教中的定位。 淨土真宗的主要信仰對象是阿彌陀如來,但觀世音菩薩,卻並沒有明確地 以阿彌陀三尊中肋侍的形象,與勢至菩薩一同出現過。(例外是高田專修 寺派善光寺的一光三尊形式的阿彌陀如來像)。

然而,在淨土真宗的宗祖親鸞(1173-1262)的一生中,觀世音菩薩 卻有著重要的地位。

其中之一是,在親鸞29歲離開比叡山延歷寺後,前往京都六角堂進行 百日参籠的修行,在聖德太子的指引下得到了有關觀世音菩薩預示的夢, 之後於法然(1133-1212)門下,皈依了專修念佛(淨土真宗)教義的這 一情節。在這裏,觀世音菩薩之於親鸞,具有接受苦難的救世主的性格。 史料《親鸞傳繪》(親鸞曾孫編撰的親鸞生平紀事)中所記載的《行者 宿報偈》(觀世音菩薩化為女身,承受親鸞的痛苦,充實他的人生,引導 他在臨終時往生淨土的内容)中就明確了這一點。同時,觀世音菩薩也擔 任著引導人們進入真實教義的世界這一角色。在史料《惠信尼消息(第三 通)》(親鸞妻子的信)中,有暗示惠信尼去拜訪法然,探討有關法然所 宣揚的,無關善惡的「生死之道」(專修念佛的教義)的内容,並且根據 上下文可以推測出惠信尼本人在親鸞身邊對他的痛苦感同身受的内容。另 外,在這個情節裡,與聖德太子(觀世音菩薩的化身)信仰的關係也是一 個非常重要的要素。

另一個是,當親鸞在關東地區(40~60歲)生活時,同他一起生活的 妻子惠信尼在夢中看到親鸞是觀世音菩薩的化身這一情節。這也是史料 《恵信尼消息(第三通)》中所提及的內容。恵信尼在夢中,確認了法然就是勢至,親鸞就是觀世音,但從夢中醒來後,與親鸞交談時,恵信尼只 確認了是法然是勢至,卻沒有談及觀世音的話題,説明她已將親鸞視為觀 世音。 隨之,在親鸞去世後不久,恵信尼將上述的兩件事,在給女兒覺信尼 寫的回信中提及,作為親鸞確實往生淨土的證據,流傳至今。 以上為淨土真宗中觀世音菩薩的存在型態,至於亞洲佛教整體背景下 應如何對其進行理解,敬請諸賢指教。


富田榮一

〈現職〉
松波綜合醫院特別顧問
岐阜市民醫院顧問
岐阜大學醫學系客座臨床醫學教授

〈經歷〉
1973年 京都大學醫學系畢業
1988年 岐阜大學第一內科助教授
1989年 岐阜市民醫院消化器內科部長
2001年 岐阜大學醫學系客座臨床醫學教授
2005年 岐阜市民醫院 院長
2019年 岐阜市議員事業管理者
2023年 松波綜合醫院特別顧問、岐阜市民醫院顧問

〈學會〉
日本內科學會:指導醫、認定醫
日本消化器病學會:功勞會員、指導醫、專門醫
日本內視鏡學會:功勞會員、指導醫、專門醫
日本肝臟學會:指導醫、專門醫
日本醫療管理學會:評議員⋯⋯等

〈主要演講・業績〉
以病毒肝炎、地域醫療協作、醫療管理等為主題發表演講・撰稿,於生死考量會 及人間福祉學會發表演講

【專題摘要】

從醫生視角對生與死的觀察與思考——將醫學進步與不可見世界融入視野

我不是觀音文化的專家,但作為從事臨床工作多年的内科醫生,我想 將我的從醫經驗和醫學進步融入視野來談談我對「自然與生命」的思考。

回顧人類歷史上的預期壽命,日本女性在14世紀為24歲、19世紀為 44歲、20世紀(1947年)為54歲、到21世紀(截止至2021年)則達到了 88歲。當然,由於引發死亡的疾病也在不斷變化、痴呆症之類的疾病也在 增加,導致了人們在生與死的思考方式上也發生了變化。在這样的社會变 革中,醫療也得到了發展,如今人們即使罹患癌症也可以實現长期生存, 即便無法避免死亡,也可以通過緩解疼痛實現在家中走向人生終點。這說 明了我們業已步入無須懼怕癌症的時代。

我在1973年左右從醫時,很少會告訴癌症患者疾病的名稱,而21世 紀的今天由於要尊重病患的知情權,所以在行醫時要堅持告知本人實情的 原則。換言之,這個時代需要我們展開逆向思維。回首20世紀,醫療的首 要任務是延長生命,其次才是考慮患者的生活質量(quality of life,簡稱 QOL),歸根結底這是基於「死亡=潰敗」的價值觀。然而進入21世紀後 一切都在發生變化,不僅患者的生活質量成為了首要的價值取向,就連治 療方式也可通過患者自主選擇來決定。此外,最近更提倡讓人們自主思考 人生的終結方式。現在儼然已成為注重「死亡質量」(quality of death, 簡稱QOD)的時代。根据《文藝春秋》上刊載的「世界上的死亡方式與臨 終關懷」(世界の死に方と看取り,文藝春秋,2014年11月),在諸如 QOD與延續生命孰輕孰重以及這些事情該由誰來決定等問題上,不同國家 的人持有不同的觀點。醫療工作者與其探討哪種觀點正確,不如將課題立 足於如何分析病患個體所重視的內容以及如何更好地回應病患的期許這些點上。因此,通過促進醫療技術發展來為患者提供更多的選項則成為了醫 療從業人員的新任務。

相對地,病患個體則不得不切實面對「該如何看待生死」這一生而為 人的根本問題。經濟的發展使人們在生活中與無法迴避的「生老病死」四 苦漸行漸遠,這便減少了與其正面相對並深度思考的機會。

隨著醫療的進步,能為病患所提供的服務內容也呈現了新的面孔。將 這些事實廣而告之從而促使人們再度冷靜思考應如何在有生之年體現自我 生命的價值。我由衷期待這次論壇能夠讓我們有機會在學習與觀音思想相 同的思維方式的同時來認真思考不可見世界的問題。

以上就是我從醫學角度出發對觀音文化的一些愚見。作為補充,我還 想就岸根卓郎先生提出的東西方文明800年互換週期的「文明興衰的宇宙 法則」談一談我個人的觀點。


佐藤幸司

〈現職〉
佐藤補綴研究室代表

〈經歷〉
1976年 大分縣齒科技術專門學校畢業 師從納富哲夫
1980年 東海齒科醫療專門學校非常勤講師
1985年 開設佐藤補綴研究室(公社)日本齒科技工士會職業研修認證講師
1990年 加入名古屋市立大學醫學系研究員第一解剖學教室(在籍至2006年)
2002年 BPS公認國際講師(益獲嘉)
2003年 明倫短期大學 臨床教授(至2010年3月)
2009年 台北醫學大學口腔醫學院臨床教授(至2010年3月) 名古屋齒科醫療專門學校非常勤講師
2017年 神奈川齒科大學颌咬合功能恢復補綴醫學領域特任講師(至2023年3月)
2023年 愛知學員大學齒科技工專門學校非常勤講師

【專題摘要】

總義齒學與觀音思考

在佛教裡牙齒是生命的象徵也是欲望與無常性的表現。作為生命的源 泉牙齒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牙齒是咀嚼食物的器官,也是我們生活中 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牙齒的缺失意味著生命力或生存基礎的喪失。在佛 教教理中慾望與執著是痛苦的原因。牙齒則象徵著人們對食慾或食物的執 著,也是人們一部分慾望的表現。

如是,牙齒在佛教中被視爲物質欲望與執著的象徵,而牙齒也會因爲 衰老或疾病等原因脫落,這也是顯示無常性的一個例子。

在佛教的修行當中,戰勝痛苦也是必要的一步,由牙齒的疼痛及缺失 導致的総義歯是引起身體上痛苦與心理上不快的重要因素。在這樣的狀態 下,悟道之路上可謂障礙重重。

因此,認識到牙齒的重要性,重視口腔護理,是符合佛教教義且與其 相輔相成的。我認為我們可以通過牙齒去感受生命的一部分並可以達到超 越欲望與執著的修行目的。

牙齒的存在與護理,可以幫助我們更深入地理解佛教的教義,走上戰 勝痛苦的道路。

如果時間允許的話,我會很榮幸能大家一起討論有關這一部分的内容。


檀上宗謙

〈現職〉
臨濟宗妙心寺派西光禪寺住持

〈經歷〉
龍谷大學畢業
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校短期留學
隻身遠赴印度瑜珈之鄉瑞詩凱詩並開始親近佛教
1989年於建仁寺修行
創立神勝寺亞洲精神文化中心並開辦以東洋思想為中心的禪.瑜珈.氣功研修班。並擔任以飲食教育為基礎的攝食養生法教師
2002年入主西光禪寺,2013年為推廣世界和平展開海外活動、在美國及荷蘭成立 坐禪、正念冥想(Mindfulness)會
2018年於聯合國本部倡導世界和平冥想
著作:《般若心経CDブック》、《優しくなりたく候》日語・英語版等

【專題摘要】

線粒體禪

我出生於福山市郊外偏僻小山村的一個兼職農民家庭。當時周圍幾乎 沒有商店和餐館,我全靠吃自家種的蔬菜和大米,就這樣自給自足,成長 到18歲。

後來我去京都上大學,見識了大城市的生活環境,發現那裡的生活方 式竟然是如此不同。我的日常生活中每天都有不同的驚嘆。當然,由於我 從小在非肉食的環境中長大,所以我第一次吃肉也是在京都的街頭,真的 是很讓人驚訝。當然,現在我一直是一個徹底素食主義者。

在如今的環境下置身於自然中時,我發現對自然豐富性的感知度與我 幼時的體驗相比正在逐年發生巨大的變化。不知大家是否察覺。

我曾感知到存在於自然界中的真正的慈愛與菩薩界中的觀世音菩薩 心意相通。小時候一到春天,我會來到老宅附近的松林里,找一棵大樹躺 下,頭枕松根,或仰晴空萬里、或賞雲卷雲舒,沉浸於春松嫩芽清新的氤 氳中,我常常體會到自己與松樹合而為一。夏天,我會時常品嘗松根裡滲 出的甘甜蜜汁,那味道宛如佛陀誕生時從天而降的甘露沁人心脾。

我相識多年的老友斯萬特佩博(Svante Pääbo)博士榮獲了2022年 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因為他完成了「古代人類尼安德特人的基因定 序」的研究。從他的研究中我們可以了解到,人類細胞中的線粒體有來自 祖先的遺傳信息,這些信息通過轉錄和複製又被不斷更新,從而迎來新細 胞的誕生,日復一日,我們的生命因此才得以延續。這種線粒體存在於所 有的生命體中,並且在不知不覺中互相連接、互相滋養。

例如,線粒體不存在於人造花卻只存在於鮮花中,所以我們可以通過 欣賞用鮮花做成插花藝術品與鮮花中的慈愛之心達到共識,從而得到持續 生活的動力。

眾生日常交流中所講的「你即我」、「我即你」这些如真言般的話 語,正可以讓我們感受到釋迦如來所宣扬的以慈悲心生活的世界。

正如慈悲之光通過體內線粒體之間傳遞的信息相互連接,在我小時 候遇到的那片仁慈的松樹林中,那棵松樹的線粒體連接了我,於是我們融 為了一體。因此,以慈心待人從而在地球上享受更加幸福且豐富多彩的生 活。我相信每個國度都會這樣建立自己的家園。

為了幫助孩子們熱愛自然,我們專門為他們創造了一個新名詞―― 「線粒體禪(Mitochondrion Meditation)」,希望消除人類之間的衝突, 由此邁入和平的時代。我們也將繼續在日本國內外舉辦這樣的禪修會。

最後,希望有朝一日能去我嚮往的台灣看看。

松下閑座我借身 天命皆悉如松根 大慈大悲觀音光 善導平安愛自然


高岡秀暢

● 現職 日本曹洞宗德林寺住持
● 專業 尼泊爾佛教暨百八觀音研究
● 著作 《ネパール仏教の信仰と儀礼》、 ネパール祭礼護符集
● 譯作 『 1982 ~ネパール百八観音紹介』

1972年大學畢業後得到在加德滿都長期停留、做研究的機會,長期關注百八 觀音信仰文化與宗教信仰,在尼泊爾看到當地人對百八觀音的虔誠信仰,深受感 動,因此想將百八觀音信仰介紹到日本,期盼這樣的密教觀音信仰能對日本的觀 音信仰有所啟發。因此開始著手出版《百八觀音木刻圖像集》遵循尼泊爾傳統, 請尼泊爾佛畫師畫草稿,請雪巴族的雕版師刻木板,再以喜馬拉雅山麓手工製作 的紙來印刷,貼在手工製的紙本上,1979年在日本出版了這套珍貴限量的圖像 集。

1970年,高岡法師在尼泊爾地區發現了許多梵文大乘佛教經典的寫本,而當 地保護這些珍貴經典的環境非常惡劣,保護工作是當務之急,為此他長期以來致 力於以照片等形式記錄這些梵文經典,並在當地成立了以文化保護繼承為目的的 尼泊爾盆地文化保存研究所,目前這項工作在尼泊爾當地的大學、研究機構產生 了一定影響。但由於當地各方面條件均不具足,高岡法師期待更多的機構和個人 對這一事業給予關注。


立川 武藏

● 學歷

名古屋大學文學部哲學科(印度哲學)本科
名古屋大學文學部大學院碩士
美國哈佛大學梵文印度學科博士
哈佛大學Ph.D.博士論文《The Structure of the World in Udayana’s Realism》
名古屋大學Ph.D.博士論文《中論的思想》

● 經歷

名古屋大學文學部講師
名古屋大學文學部助教授
文部省在外研究員(哈佛大學、多倫多大學、維也納大學、普納大學)
東京外國 語大學亞非語言文化研究所共同研究員
國立民族學博物館第二研究部助教授
加利福利亞大學客座教授
名古屋大學文學部教授
國立民族學博物館第五研究部教授
芝加哥大學客座教授
綜合研究大學院大學文化科學研究科教授
綜合研究大學院大學評議員
國立民族學博物館民族社會研究部教授
荷蘭萊頓大學客座教授
德國波恩大學客座教授
中部高等學術研究所客座教授
愛知學院大學文學部教授
國立民族學博物館名譽教授
綜合研究大學院大學文化研究科名譽教授

● 所屬學會
日本西藏學會委員
密教圖像學會常任委員
佛教思想學會評議員
東海印度學佛教學會理事
日本印度學佛教學會理事
日本佛教學會理事
日本宗教學會理事
日本南亞學會理事


周夏

● 現職
同朋大學佛教文化研究所客員研究員/脩志學院理事

● 學歷
名古屋大學文學部本科,碩士畢業,愛知學院大學博士畢業
最終學歷 文學博士

● 專長領域
佛教文獻學、佛教思想史

● 研究業績
《華嚴佛教思想的形成》
〈《華嚴經》的諸佛與世界〉
〈普賢行願思想的形成——七支供養與十大行願〉
〈金剛界曼荼羅之研究〉
〈梵典宮藏《普賢行願讚》攷〉
〈Bhdracarīpraṇdhāna與Gaṇḍavyūha〉
〈此方與彼方——華嚴世界與極樂世界〉
〈大乘佛教的救濟思想華嚴經與誓願〉
〈震災後日本人的行為――佛教的日本式融合與變遷〉


陳國寧

● 現職
靈鷲山全球百八觀音文化總會會長
國際博物館協會亞太分會 (ICOM ICOFOM-ASPAC)常務理事(前任理事長)
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副理事長
世界宗教博物館榮譽館長 (前任館長)
文化部文資局文化遺產審議委員
國立台灣美術館諮詢委員
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典藏審議委員
台中市、嘉義市、南投縣等博物館審議委員

● 經歷
台南市美術館董事
高雄市文化藝術機構董事
中華文物保護協會理事

 

2023 日本觀音朝聖之旅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