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行腳

莫忘初心

圓滿

 

心道法師說:「沒有靈鷲山就沒有護法會,沒有護法會就沒有現在的靈鷲山,靈鷲山與護法會一直共榮共存。」在2020年靈鷲山護法30感恩大現場, 靈鷲山歷經從開山到成長茁壯的「鐵桶、萌芽、滋養、開展」4個時期,30年來這些陪伴靈鷲山一路走來的護法委員們依序進場,象徵30年來護法會的堅持和付出與護持,才有今天的靈鷲山。

究竟是什麼樣的信念,讓一群人堅持了30年,持續做著服務奉獻的工作?是佛法、是道心、是菩薩的慈悲,還有一位眾所依歸的上師,讓他們願意發心護持,因為靈鷲山開山住持心道法師一路走來,以身作則廣度眾生,所思所想都是如何愛護眾生,弟子們深受感動,一一當起了他的分身,哪裡有需要就往哪裡去,這群「生命服務生命、生命奉獻生命」的護法委員,讓靈鷲山從一片荒煙蔓草,到今天成為全球性弘法利生的宗教團體,功不可沒。30年來護法委員們持續不間斷用佛法點亮生命的光芒,不僅點亮自己,也照亮他人。「生命和平人人皆護法」,祝福每一位靈鷲人都能以「榮耀生命,走向幸福」作為鼓勵,讓每一個生命都可以幸福圓滿。

【走向幸福圓滿人生系列】

咸心護法 心不退轉 

護法30 - 走向幸福MV 

覺知


為什麼水陸法會的志工可以一做就做了20多年?究竟是甚麼原因讓志工願意每年到了水陸法會期間就萬緣放下打水陸?法會的布置從零開始,處處都要嚴謹用心,如此龐雜繁重的辛苦活兒,為什麼有人願意發心承擔?又能每年都自動報到,而且還做得非常法喜?如果不是將心比心體會冥界眾生的苦,又怎麼能放下自己投入水陸法會這樣殊勝法喜的生命大學習呢?鄭阿善師姐跟我們分享她的水陸生命大學習,她是如何用覺知來回到自己的?這麼多年一路走來,她又是如何做到莫忘初心的呢?


【心道法師帶我們的心回家

► 「心」的家在哪 - 心道法師開示

► 「心」要如何回家 - 心道法師開示

►  心道法師談《學佛 學覺察力》

 

莫忘初心 水陸】

► 緣來 是水陸(01) 緣起水陸_大觀世界

► 水陸法會《悲願、嚴謹、平等》

► 水陸生命大學習-當願眾生怨親平等 ~鄭阿善居士~

► 水陸傳承 孝感動天 ~陳松根居士~

► 水陸傳承 全球青年讚出來 ~鄭阿善居士~

► 水陸法會 - 一份虔誠萬分祝福 ~何語居士~

和諧


心道法師曾開示說:「朝,就是仰望;山,就是佛山。朝山,就是仰望佛山。」簡單來說,就是以高山仰止的心境,仰慕十方諸佛的德行與慈悲,體認真正佛法的功德力、證驗佛法這種修行的內涵,並且,從中得到生命的啟示。靈鷲山最早是以朝山起家的,也因為朝山的關係,接引了一批又一批十方善信善緣,也奠定了靈鷲山開山的基石。



早期在靈鷲山剛成立護法會時,心道法師第一批在家弟子,不只發心護持護法會,更在四大名山朝山時,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許多人在他們的號召下,只憑一張張印了心道法師法照的DM,就號召了幾十部遊覽車的新緣舊緣,一起去靈鷲山朝山參拜。當年的朝山是在聖山寺集合,將人一車一車的接駁到朝山口,由於當時後山正在開挖,滿地泥濘黃土路,遇到傾盆大雨時的路況更是慘不忍睹,引擎空轉、緊急煞車的窘況讓人來不及反應,沿路有的鞋子不見了,鞋子壞了,甚至鞋子不見了,全車的人們陷入十分狼狽的模樣,一到山上每個人幾乎都光著腳丫,到了現在交通組的所在地,現場集結了一千多人,在那個用簡易芒草搭建的舞台,此時每個狼狽不堪的朝山者,都靜心專注下來,仰望聆聽心道法師的開示,台下一雙雙渴仰求法的眼神,感受到心道法師修行的證量與與廣大威德力,見證靈鷲山一頁開山史的阿雪師姐,她回憶起當年的朝山盛況說,「師父的法聽起來就讓你覺得說很悲心、很攝受......」



說起早期舉辦千人朝山的盛況,當時要準備一千多人的齋飯,在恆順法師的精打細算下,千人齋飯從來沒有剩餘的飯菜,印象最深刻的時候,就是遇到傾盆大雨時,朝山信眾每個人拿便當盒,穿著雨衣配雨水吃飯,卻沒有任何人抱怨。回想當年,那是怎麼樣的初心,能夠如此堅定不移地支持著他們,一步一腳印的陪伴靈鷲山走過三十多載的流光歲月,朝山的力量如此不思議,能夠在每個生命轉彎處給予最大的擁抱,邀請您一同來參與與加入體驗朝山的行列,在日常生活中實踐「和諧慈悲」的大力量。


【佛法大使 和諧共生】
► 朝山共修 點亮250盞燈 合作是修行的開始

► 《佛法大使》水電他在行!何進興讓靈鷲山亮起來

► 《佛法大使》一生發菩提 范玉嫻功德圓滿

► 《佛法大使》溫螢甄從朝山開始 菩薩道上一步一腳印

► 《佛法大使》許薽云傾力助人 讓每顆受苦的心找到依靠

► 《佛法大使》身段柔軟推會務 陳阿妙全心奉獻

► 《佛法大使》法語句句入心 江淑芬用善心豐采人生

► 《佛法大使》「從前拿鍋鏟,現在種福田」陳麗雲善緣不斷

► 《佛法大使》立志如山 種德若海 戴燕飛師兄以懺悔 翻轉低谷人生

願力


以法為伴 以願力為命
〈大悲咒〉是我的伴侶,我希望把念咒的利益分享,讓眾生開啟自己的本來智慧福德。〈大悲咒〉是修行的保證班,也是觀音菩薩的祝福,所以我傳授〈大悲咒〉,讓弟子們找到感應的源頭,很多煩惱就自動消失了,很多困難就會在念頭處轉開、隨之瓦解了。五蘊申心本是一體互動,心開,運就開了,因為執著點鬆了,很多問題都會迎刃解開,身體病痛也會好轉,或是不藥而癒,這是很多感應發生的原因,都是自我療癒。我對〈大悲咒〉一直有這樣的信心,很多人大概都是這樣和我結緣的,也是這樣和我的願力連結的。

想要觀音菩薩來幫助我們,就得虔心至誠,你要先有求度的念頭,才會得到觀音的幫助,你不求度,祂不會來,如果是正確的願力,就會感應到幫忙,人緣、資源、財源都會來幫你;不正確的動機發心,不僅得不到眷顧,還會有災殃,讓你有得受。所以,起心動念都是因果,要很小心,所以說「菩薩畏因、眾生畏果」,起心動念都是觀音顯化與受用處。


宗博是普門的示現
如果你的想法不是觀音菩薩想要的,是不相應的,那是不會有萬緣齊發的感應,如果確實跟祂相應,不管遭遇再大的困難最後都能夠成功。比如蓋世界宗教博物館,剛開始我提出這個構想時,從內部到外部都群起反對,我講這套觀念,一般人也不理解,也聽不懂,為什麼一個和尚要蓋一座包容所有宗教的博物館?愛與和平是不是陳義太高?這個窮和尚除了早年的打工漂泊和後來的閉關、開創靈鷲山,憑什麼因緣就這樣呼嚕呼嚕、滾動起來?!也真是用十年工夫實現了!為什麼能夠成功呢?「應以何身得度,即現何身而為說法。」你看是多麼實際的實現!宗博就是普門示現,真是不可思議的一個完成。

不修行,不可能有宗博,那不是錢的問題,現在很多地方有錢也說要蓋,講那麼久也是沒有,那是觀音菩薩要做的,祂的緣,就是好好接受。繼宗博後,我還有一個「生命和平大學」的心願,這是從宗博理念延伸出來的文化教育園區。很多弟子擔心會不會像當年一樣辛苦?有沒有那麼大的一筆經費?但我以前做了也不擔心,現在我也不會擔心,我沒有左顧右盼。可能那也會是一個大計畫,但我沒有覺得它大,只覺得有那麼一回事要去達成,就會有祂的因緣,祂要的就是這時代必然會呈現的東西,來呈現祂的慈悲救苦,祂也會有祂一定的安排、照應與啟示。我就是不動搖、一直做下去,義無反顧去做。



願力不思議  觀念改變命運
最近弟子都很緊張的問:「師父,現在大學很多辦不下去,招生不足,看起來這個計畫比宗博更困難喔?」
我說:「不是要辦普通大學,而是建設一個讓生命和平的宗教文化教育園區,這裡讓各宗教、各領域的人都可以來參學,大家可以來找出各種衝突的原因,研擬和平的實際方案,並且有一個促進和平的機制。」

我孑然一身,這一生的發生,來自於我對觀音菩薩的信,觀音是我事業的導火線,所有的因緣安排,都相應著祂的願力軌跡,可以說觀音菩薩要度化的,整個有祂一路的安排,我只是祂的替身。一切都是觀音菩薩的是葉,也是眾生需要的事業,來自修〈大悲咒〉的功德,我感到自己每一個緣起,每一份福氣,都是這樣來的。想到當初我是一個連電費都繳不起、下一餐常常沒著落的人,這一切不是我可以為的,如果不是觀音成就、不是眾生護持,沒有〈大悲咒〉來帶動這一切的發生,是不可能的。

如果問到我自己有沒有甚麼觀音的感應故事?倒是沒有!如果說有,我比別人多了一點是:我願意去貫徹祂的任務!我覺得,當修行插上心性的電源時最感應,念〈大悲咒〉就是電力來源,那麼,感應說也只是「心誠則靈」、「福至心靈」的平常心而已。也許我們發願來修行、來利益眾生,法師就是變成一個世間煩惱的「福德坑」,是一座「空性的焚化爐」,佛法就是救命的安心丹,我們就像佛法的推銷員一樣,就是想辦法讓眾生相信藥到病除。事實上,佛法就是從根源處下刀,調整他們的觀念,只有當觀念改變時,他們的生活才會改觀,命運才會改善。
(本文節錄自心道法師著作《願力的財富》)


【願力實踐系列】
► 窮和尚的生命和平大夢

► 一個願力 流轉生死的約定

► 水陸法會《生命之河 如來如去大願行》

► 水陸法會《生命之河 水陸願力家族》

► 《水陸總舖師》

心到藝成 寧靜慈悲

 

《金剛經》上所說「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說的就是做任何事都不執於六相,不在一個念頭或任何現象上產生執著,牢牢不放;並以無私無我的智慧,處理一切事物。正如「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知道宇宙之間一切法跟自己的關係是同體,慈悲心是這樣出來的,跟眾生同體,就是真正的慈悲。

著名的雕塑藝術大師林健成,不僅是創作高品質蠟像的第一把好手,在海內外許多博物館中都能看到他的作品,從蠟像到銅雕,從人像到佛像,材質、方法不同,不變的是那顆專注平靜的心,創作如同禪修,林健成老師說:「做佛像和做人像不一樣的地方在於,做人像只要功力夠、做得『像』就好,做佛像則除了功力,最重要的是心要平靜,才能做出『慈悲』的感覺。」

堪稱是林健成老師一生代表鉅作的「百八觀音」彩銅雕作品,是他留給世人最後的傑出作品,除了展現藝術的真、善、美,以及林老師在藝術創作上不畏艱難、精益求精、無私無我的精神,更是他用生命具體實踐觀音菩薩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人間無盡藏。帶領大家回顧林老師當時創作百八觀音的初心,做人做事或修行都要學習慈悲,正如心道法師所說:「觀音菩薩的慈悲喜捨就是無盡地給予。」在生活中無我的付出奉獻,並做到尊重、包容與博愛,心懷十方,海納百川,未來的路才會走得更寬廣。
 

【莫忘初心 慈悲喜捨】
► 心道網《我最初的願力》

► 心道網《觀音菩薩的慈悲喜捨  就是無盡的給予》

► 觀音緣.無盡藏 宗博林健成大師百八觀音特展

► 心到藝成 極相非相

自在就無礙


什麼是自在?在佛法中,聲聞、緣覺、菩薩、佛這四種聖者可以達到真正的「自在」。時時刻刻清楚明白,人在哪裏,心就在哪裏,處處作主,不受自己的煩惱、無明、妄想與欲望左右,連善念也不執著,最後歸於無念,不想現在、過去、未來,就是清淨心、菩提心,這樣子我們的心就能夠自在。

心道法師說,學佛學的就是戒定慧三學,有了戒再來是禪定,能禪定心就能回家,智慧則是分解消化一切現象,變成自在的生活。戒讓我們生活有原則、禪能讓我們安定、慧能讓我們自在。一般人很難做到「八風吹不動,端坐紫金蓮」的境界,時常心隨境轉,進而轉出產生貪、瞋、癡、慢、疑的心念,讓我們不得自在。蕅益大師所說的「境緣無好醜」,自己念頭正,沒有一樣不正,邪也是正;自己念頭不正,正也變成邪。如果看到好的境界立刻起貪愛,看到壞的境界馬上感到厭惡,心就不得「自在」。

《般若經》上所說的「觀自在菩薩,照見五蘊皆空」、「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一定要想怎樣怎樣,麻煩就來了,隨緣就自在。而靈鷲山釋恆順法師說,修行,就是修一個不會起煩惱的法,只有願意改變自己,學習如何看破放下,調整自己的心,找到初心,心就能得大自在,做任何事也就不會有障礙,所謂「山色水色煙霞色色色皆空,風聲雨聲鐘磬聲聲聲自在」,非空非色見如來,無生即得大自在。



戒是生活、定是家、慧是自在

我們學佛學的就是戒定慧三學,而戒律就是發心與攝心,因為我們一下子就想要修定是很難的,所以要從戒律下手。


戒就是訓練禪定,讓我們能夠不失念,在不失念中定學自然形成。如果不守戒,還要修禪,就像是抓猴子抓不完一樣。現代人即使進了禪堂,把手上的電腦、手機都關閉掉,但是沒有持戒的基礎,坐禪時,內在的電腦、手機卻還是一直運作。


有了戒,再來是禪定。禪定是我們的家,能禪定,心就可以回家,不能禪定就沒辦法回家,不知道家在何處!雖然禪定不是一朝可以成,但我們不能不坐禪,出家人如果不坐禪就沒有了家。 


而智慧是甚麼?智慧是分解消化一切的現象,然後變成自在的生活,這就是慧照,所以我們要多讀經、多聽善知識的開示。總而言之,戒定慧三學就是學佛的路,慧能讓我們自在,禪能讓我們安定,而戒則讓我們生活有原則,就像國法家規,當我們遵守的好的時候,就是非常快樂的事情。再進一步來說,戒就是生活的因果法則,禪就是讓我們心回到空性,而慧能讓我們產生無我的效應。

一千多年前就是因為道宣律師把律法整理弘揚,中國的律學才能有大力量。

而現代我們末法時代更需要戒律,如果沒有戒,佛法就會毀滅,因為僧團就是靠戒律而能夠延續,正法就是靠戒律而能夠久住。
文章來源► 心道網

一心不亂 用心若鏡


練心就是練習認識自己

《大乘起信論》曰:「眾生心者,猶如明鏡,鏡若有垢,色像不現」。我們的心看不到、摸不著,自己卻能夠感受得到。們的心就像一面明鏡,假使不隨時保持清潔,就會經常被俗塵染著,無法呈顯讓我們的本來面目,倘若自己的本來面目都看不清楚,又如何能認識萬物?

鏡子不會分別,不會只挑它喜歡的人去照映,照到甚麼就會如實呈顯甚麼;但我們的心就不同了,會有自己的喜惡與分別,面對詭譎多變的外相,如何讓我們的心像一面鏡子,對外照見清楚呈顯,裡頭卻沒有起心動念,就要時常觀照自心了,一心不二,用心若鏡,而佛法的真義,不就是在於認識自己,反觀自照己心,找回光明清淨的本性,就能進一步認識自己,肯定自己,實現自我!

一切的根本就是從認識自性開始,反觀內心本地風光,才能明心見性,離苦得樂。我們在生活中若能一心不亂,繫緣修心、藉事練心、隨處養心,平時用智慧來判斷處理各種事物,不為假相迷惑而患得患失,就是很大的收穫了。修行就像是和煩惱打仗一樣,平時就要不斷去練習、去修持,當面對逆緣、煩惱時,才能真正知道自己究竟修的行不行,此時,佛法的力量才會展現出來!修心,練心,跟我們自己的心在一起,讓生活處處妙用無窮。



變與不變的定律

近來災難事件層出不窮,地震頻繁且強度增加,總是無預期地讓我們措手不及,彷彿我們隨時隨地都可能變成了災民。那我們要怎麼面對這些世間無常的變化呢?我們活在時間裡面,時間就是變,我們在時間裡面出生,在時間裡面流失掉,因為我們得到這個肉體的業,所以說變成人的造型。
那學佛到底對我們有什麼好處?學佛的目的是什麼?就是認識我們的靈性,發現我們的真如實性,找到永遠不死的、永遠不煩的那個東西。這個不煩、不死的東西在哪?這個不生不死的寶貝就藏在我們的這個假體裡。

變與不變的定律那我們有沒有花時間去找呢?有去發現它嗎?自從出生,懂事以後 ,就是知道外面的世界,去玩、讀書、戀愛、事業,外面的慾望都把我們牽走了,沒發現到自己有一個快樂無憂,這麼珍貴永恆不滅的東西,這個東西就是我們的本來面目。所以說那個不死、很快樂的東西,就是佛要我們找的東西,但是我們沒有去找,常常找錢,找戀愛,找苦頭,找一些有形的,這個有形的東西就變成怎樣呢?就叫做生生滅滅,生生滅滅都不長久,所以我們住在無常裡面,受無常的困擾。

其實,我們的心像什麼呢 ?就像一面鏡子。現在大家看到師父的開示,你們就是鏡子,你們可以看到師父的文章,這就是鏡子。你們可以看到,那就是鏡子,鏡子就是會明的。你看,鏡子不可能變成景,景也不可能變成鏡子,這兩樣是不相關,沒有關係的。如果想要解脫,就是要讓我們的心跟鏡子一樣,照到東西都很清楚,但是鏡子就是鏡子,東西就是東西,不相關的。

變與不變的定律外面種種跟我們的心性都沒有關係,這樣靈性才會獨立。靈性如果獨立,這樣才會解脫;靈性如果不能獨立,這就是通通加在一起,這樣就是說我們都是住在這個苦、空、無常裡面,受遭殃、受苦惱、受束縛,沒有自由。

我們今天會流浪生死就是沒有認識自己,沒有跟自己住在一起,所以說失去安全感,失去自由。我們若要成佛,就是要瞭解佛,佛就是自己的心性啊。要如何找到我們的心性呢?透過禪修。坐禪就是我們跟我們的心在一起,所以說我們會很安定,坐禪坐久會覺得很安全、很穩定,好像一個大山一樣,可以依靠。

文章來源► 心道網

常生歡喜心 永遠得歡喜

 

我們時常聽到「法喜充滿」,「菩薩常生歡喜心」,經典當中也常見受記的佛弟子們「歡喜踴躍」的真情流露,以「歡喜」成就佛道的彌勒菩薩,究竟這個「歡喜」是甚麼?又是怎麼來的?
人的一生所要經歷的娑婆八苦已經夠苦了,生命的高低起迭讓人時常忘了微笑,身如聚沫心如風。人心轉來轉去,轉個不停,苦就是由此而來。倘若不明白真實就苦,明白了真實就放得下。心道法師說,無論好緣、壞緣,我們都要去面對,只要具足正念,多做好事、善事,好緣自然就會來、壞緣就會離去。苦與樂都是真實存在的,有痛苦才有快樂,沒有痛苦就沒有快樂,兩者交互作用,相依相存,心能空一切,亦能轉一切,佛法教導我們把快樂與痛苦皆放下,隨緣不變,在一切善惡、好壞中,心不隨境轉,心若能平等,我們就能處在一個和諧的世界。心,是能源也是導火線,能牽引著我們的快樂與痛苦。
生活中我們難免有諸多煩惱,很多看似簡單的道理,卻很難實踐在日常生活中,所謂「孔顏之樂」,他們究竟在樂甚麼?樂在煩惱輕、智慧長,放下愈多,看得愈清楚,放下愈多,展開經卷,字字句句無量義,我們怎麼不生歡喜?!有人說「常生歡喜心,永遠得歡喜」,究竟要如何在生活中不忘初心又能歡歡喜喜過生活?讓我們一起看看以下這些人間菩薩是如何用平常心歡喜過生活。

護法30》見證鐵桶期艱辛 平凡阿嬤曾美榮初心不變

► 認識靈鷲山護法會

佛菩薩加持 電力滿格的歡喜志工

► 種福田的高手

寂靜是馴服心的韁繩


在禪堂裡,只要還未放香,不管腿有多酸麻,大家都老實坐在蒲團上;在生活中,怎麼工作一忙就容易煩,家事一多就容易躁了呢?

心道法師說:「我們的心像野馬、像猴子一樣難以降伏,所以必須把野馬和猴子拴在一個地方,慢慢馴服,讓它安定,慢慢地野馬跟猴子就會變乖了。禪修就是讓我們把心放在一處,當心被馴服的時候,就不會再到處流竄,當心不再流竄的時候,我們的心就有了光明,無礙的智慧也就能夠生起了。」

學佛修行,不管是坐禪或念佛都是在幫助自己好好安住身心,尤其是心如猿猴,不容易控制,要將它降伏,就必須學會寂靜自處,要把「心」當成「身」在禪堂中一樣老實,時時刻刻把心定下來,養成習慣之後,就可以看到這個世界的美好,讓自己的生命重新發光。

【寂靜能看到世界的美好 讓生命重新發光】

碎碎唸觀音菩薩

用功是回家之路的導航

 

漫漫的人生旅途,經歷迷惘受挫時,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家,一個可以卸下武裝、安頓休息的避風港。每個人都在找回家的路,但是,家在哪裡?回家的路有多長?找一條回家的路有多不容易?

心道法師從一位戰火孤兒的少年楊進生到一代禪師釋心道,他怎麼走過來?怎麼找到回家的路?他靠的是「用功」來面對生命每個階段的各種變化,不輕言放棄自己的願與路。心道法師生於緬甸,離鄉背井一甲子,但他從不曾忘卻家鄉,不曾忘記戰爭之痛,更沒有忘記初心。因此他回到緬甸,在故鄉成立沙彌學院,照顧戰火遺孤或家境貧苦的孩子,未來更要為地球蓋一所生命和平大學。

心道法師一路以「用功」作為生命的導航,心心念念的就是要如何做才能讓全緬甸能夠和平,讓全世界能夠和平,期許喚醒全人類的靈性,傳遞「愛與和平世界一家」的理念。

  

結緣就是創造未來的善因善緣

 

結緣就是創造未來的善因善緣

生命的道路,是由家人、同學、朋友、工作夥伴等無數的緣所組合而成,因為這些緣,促使我們有了生命的活動,結緣就是主動創造善的因緣來利益他人。

密勒日巴尊者終生閉關住山,要為日後行者做踏實修行的榜樣,一個人如果能在佛法上具備體證和證悟時,他就能利益無量無邊的眾生;千年後,心道法師遵循佛制帶領弟子閉關修法養息,內修卻也外弘,勤於走出台灣、走出靈鷲 山,創辦世界宗教博物館、與各宗教領袖攜手和平對話、促進多元宗教交流對談、創辦緬甸大善園寺沙彌學院、打造世界級的生命和平大學、培養具有跨宗 教理念的和平種子、促進多元族群和諧共生,這是理想世界的樣貌,而這個理 想需要大家共同成就,就必須匯聚全球善緣的力量。

心道法師說:「哪裡有緣,哪裡播種!你們的善緣就會把生命和平大學蓋起來!」愛是我們共同的真理,和平是我們永恆的渴望。善緣如水,能稀釋惡因,善緣如油,能助成好事,對一切的因緣給予服務、奉獻,生生世世的生命 就會順利、愉快。

 

正念是生命的指南針


佛法就像眼睛,引導生命的方向,開拓正面、積極、樂觀的生命,開拓大愛的生命。 ─心道法師

人如果沒有正念,就找不到方向感,思想行為也會越來越偏差。

1948年出生於滇緬邊境臘戌省的赤貧農村,4歲時因為戰亂而與家人失散而成為孤兒,童年顛沛流離,9歲就被滇緬游擊隊收容,成為年紀最小的童兵,隨軍隊出入烽火,13歲隨軍隊來到台灣才正式開始就學,15歲初聞觀世音菩薩聖號,感動不已,開始茹素打坐,並於臂腹刺上「悟性報觀音」、「吾不成佛誓不休」、「真如度眾生」立誓救度世間苦難。在他這個年紀的孩子對於外面的世界充滿好奇和探索的衝動,正是好玩的年紀;但心道法師卻沒有因此迷失方向。

心道法師說,「普門品代表我的修行之路,也許開始就是結果。」《普門品》可以說與他最早結緣的佛經,在一次偶然機會,心道法師聽到觀世音菩薩聖號竟流下淚來,一心求道的正念再加上甚深的宿世因緣,彷彿為心道法師追尋已久的生命問號偵測到了目標,於是他歷經了出家、苦修、創建靈鷲山、世界宗教博物館到現在的生命和平大學,無論過程當中遭遇什麼困難與考驗,心道法師始終秉持「正念」,不忘自己心底最初的聲音,始終如一地老實修行,全憑正念導航才有今天全球有緣人的一呼百應,共同發心發願推動共同愛與和平的志業。

【心道法師談正念~正念從心和平開始】相關連結

 愛地球的覺醒 心道法師談話
 心道法師談「GFLP 愛與和平世界」
 心道法師談戰爭與和平
 萬物共生 以愛化解生態災難
 傳播和平的種子—生命和平大學

李信男簡介

 

李信男 攝影簡歷

1942 於台灣新北市金山區出生

1965 台北市私立稻江高級商業職業學校畢業

1987 榮獲英國皇家攝影學會博學會員榮銜

1988 於台北美國文化中心舉辦「大自然的雕塑」攝影個展

參加國立歷史博物館「生態與環境」攝影聯展榮獲最高優選獎

1989 應台北恆昶藝廊邀請舉辦「大自然的雕塑」攝影個展

1990 榮獲英國專業攝影學院傑出博學院士榮銜(亞洲第一位獲得最高榮銜)

榮獲英國女王最高榮譽專業攝影家彼得格拉瓊傳承獎(亞洲唯一得獎人,全球共24位)

於英國國家議事廳參加收藏傑出作品聯展

1998 應中華電視台邀請擔任國際巨星李察吉爾先生作品義賣展講評人

2000 應世界宗教博物館邀請擔任2000年聯合國主辦「千禧年世界宗教與精神領袖和平高峰會議」現場攝影記錄

甚麼是FBIPP

李信男曾獲英國專業攝影學院博學院士(FBIPP)榮銜,同時獲頒英國女王登基二十五週年紀念獎,這項英國女王最高榮譽攝影家的殊榮,全球僅24位得主,李信男是亞洲唯一得獎人。

FBIPP是英國專業攝影學院博學院士,BIPP成立於1901年,超過一百年歷史,為國際三大專業攝影協會之一,也是英國頂尖的專業攝影組織。設有榮銜考試制度,榮銜依序分:

LBIPP(初級);(2)ABIPP(中級);(3)FBIPP(高級)

我78歲,仍在路上(之一)

李信男:「攝影就是我的人生,一輩子無怨無悔,不能用金錢來衡量。

初心,就是在人生起點所許下的夢想,並想用盡一生時間來努力達成的目標。每個人都擁有自己的初心,只是柴米油鹽的生活讓我們忘了自己為什麼而來?要到哪裡去?要在遇到抉擇的時候,在衡量、判斷與取捨之間,才發現初心一直都在。

60年,一日一餐,生活簡單,賣家鄉土地的錢都用來更新設備器材,可享天倫之樂的時間都早出晚歸拍照,至今得以累積十多萬張個人攝影作品。雖然他消遣自己當初走錯路,以致沒能給家人過上好日子;就連朋友曾想把兒子託付給李信男學習攝影,他也直說跟著他賺不了錢,千萬不要。但當我們問他,人生若能夠重來想要怎麼過,他的答案依舊是攝影,他的態度仍然很堅定,攝影就是生活的全部,全神貫注只為拍照。

50次,風吹日曬等上一整天,這麼辛苦就為了拍照片,又不是工作,也不賣錢,但李信男卻認為沒有任何事比得上攝影帶給他的快樂。

善緣牽成

李信男就讀稻江商職時,因為老校長的知遇,讓這個鄉下來的孩子得以接觸攝影工作,這條路一走就是60年;在校長的攝影工作室,李信男認識了無所求、無所怨、心甘情願支持他投入攝影的另一半,成為他毫無後顧之憂的後盾;在獲得英國皇家攝影學會最高榮譽攝影家殊榮卻苦於無法親自前往領獎之時,遇見了心道法師,即使李信男不說,但師父明白這位初識的大德心中有事,當晚主動電話聯繫、不斷關心追問之下,李信男這才道出因為經濟和語言因素而要放棄領獎,師父隔天馬上聯繫旅行社為李信男辦理出國相關手續,並央請一位曾經留學美國的師兄陪同前往。

好上司、好牽手、好上師,都是李信男在攝影路上的善緣貴人,他用對攝影專業的堅持與尊敬來感念當年帶他進入攝影世界的老校長,用日益累積的好照片向另一半表達她所認識的他始終如一,為心道法師紀錄每一趟具有重要意義的國際行腳是他從不拍攝人相的唯一例外。

人的一生,無論遇見什麼人,都是生命中該出現的人,絕非偶然;無論發生什麼事,都有註定會發生的理由,絕非意外,而是一種因緣和合,攝影也是,陽光、雲朵、風浪都無法經由安排,它來了,按下快門的瞬間,線就接上了。

我78歲,仍在路上(之二)

一生專注一件事 
專注、單純做好一件事,聚集所有能量與行動力,就能和這個世界產生連結,進而有所貢獻。李信男付出自己人生中的一甲子,不辭風雨地拍、傾家蕩產地拍,不為別的,只為留下台灣山林川澤的真善美,一如心道法師一路走來皆以觀世音菩薩為依止,用畢生來推動世界和平,不為別的,只為在眾生的記憶體裡種下和平的基因、連結善業。

當他親自前往英國領取最高榮譽攝影家殊榮,成為首度且唯一獲獎的東方面孔,站在台上向英國人介紹自己來自台灣,所拍攝的作品也是台灣,這份光環不單是他自己的,也讓台灣閃耀。李信男與心道法師,兩位年過七十的老人志業不同,相同的是,他們自始至終都沒有忘記自己的初心。

人生是一趟不可逆的旅程,那些歲月帶不走的夢想與勇氣,是現代社會最難能可貴的寶物,也是用來鼓舞人心的最好禮物。12張涵藏人生故事的攝影作品,說著獨有的故事,帶著曾經與另外一個人的生命交集,要傳遞給生活在台灣的朋友們,希望在欣賞收藏之餘,也能一起找回初心、找回最好的自己,並創造屬於自己的最好年代。

沉得住氣就是禮物
老天爺給的禮物,通常都包裝得不怎麼樣,短視近利的人只看外表就嫌棄或置之不理;沉得住氣的人會花時間把糾纏死結的緞帶解開,拆開一層又一層的阻礙包裹,就能得到禮物。

李信男就是那個沉得住氣的人。在攝影,他花上半天時間等一片雲飄進他的構圖裡;在人生,他花上一甲子時間專注一件事,就是用相機記錄台灣的真善美。時間不會辜負努力,60年攝影之路的精華濃縮現在要供養給全世界,祝福未來的世代,謹記照片背後蘊含的精神,不要因為被人生追趕,就忘了信念,走在夢想的道路上不求速度,只求方向。

用生命等待三十年的男人

很多人找不到家鄉了,年輕時急著離家;最後卻又選擇洄游回家。無論你身在何方,我們生於台灣,長於台灣,台灣這片土地就是我們共同的鄉愁。就像李信男和心道法師,一個來自台灣金山,一個生於緬甸,長於台灣,雖然都離鄉背井,卻對家鄉都有著濃得化不開的情懷。

李信男,用一甲子的時光記錄台灣,只為留住台灣真善美。一個見證過台灣最好時代的李老師這代人,要將自己在台灣最真善美的作品供養給全世界。

心道法師,十三歲隨孤軍撤到台灣,是一位滇緬邊境孤兒,他因為受到觀世音菩薩的悲願感召,發願悟性報觀音,真如度眾生。建立靈鷲山佛教教團以及世界宗教博物館,希望將佛法的好,世界和平的重要供養給全世界。

藉由兩位老人莫忘初衷的故事,淬鍊出12份跨時代的智慧禮物,共同與傻並勇有夢想的朋友,生活在台灣這片土地的朋友們一起找回真心、找回最好的自己,並創造屬於我們最好的年代。


影片連結➡ 用生命等待三十年的男人